从蓝图到实践
伴随着《中国信用体系建设蓝图》(以下简称《蓝图》)的正式发布,中国信用体系建设进入了一个拥有理论基础的实操阶段。在未来的中国信用体系建设之路上,《蓝图》将成为信用体系建设实践的重要工具,指引前行。
“政府+机构”模式效果初显
中国的信用体系建设,必然是一次社会的全面改革。这种改革将自上而下,从中央到地方,从行业到企业,从群体到个人……它将是一张纵横排布的经纬网,用信用将中国编织成适应信用经济时代发展趋势的模样。
众所周知,《蓝图》的问世,也标志着“政府+信用信息服务机构”的合作模式拥有了理论基础。而早在几年之前,大公就已经凭借着超前的思维在中国信用体系建设的大潮下勇敢尝试。在宁波、伊春、都江堰……以政府作为信用体系建设的责任主体,信用信息服务机构作为服务主体的模式在各个城市破土而出。
2015年11月25日,大公国际信用评级集团与黑龙江伊春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正式签约,建立大公伊春信用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而后,一系列围绕伊春实际情况而展开的创新发展战略开始部署实施。在信用体系建设的大潮下,大公凭借扎实的理论基础作为协作者帮助伊春市政府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同时,也激发了伊春市因林而生、因林而兴的内在潜力,客观上促进了城市经济转型和新城市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进和具体落实。
在都江堰,一款APP的推出让都江堰的信用体系建设成为一种全新“模式”。旅游信用查询APP的上线,让游客轻松了解都江堰旅游和商业信用情况。它还将作为都江堰市政府信用体系发布、信用监管、动态评价、政务发布等的重要平台。这不仅是都江堰信用体系建设的成功尝试,也让作为旅游名城的都江堰提升了品牌影响。
信用体系建设,必然不是一场毕其功于一役的会战。它将会是一次漫长的、系统的、科学的改革,这样一次改革,将伴随着尝试和探索,也将伴随着对以往经验的承袭和突破。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之下,无论是理论的创新还是实践经验的积累以及成果的收获都将稳步推进。
“行业+机构”模式已上线
“政府+信用信息服务机构”的信用体系建设模式已经在大公的努力下成为了可能。当然,这个模式也并非一成不变的,在不断的探索中它也将不断完善。
值得一提的是,大公不仅在城市信用体系建设中摸索并实践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模式,在行业信用体系建设中,大公将该模式完美复制,成为助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强力抓手。
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中,国家发展改革委就曾提出加快制定信用建设规划,推进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试点示范等目标。伴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推进,电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也在“行业+机构”的模式下由大公负责开展。
作为重点行业领域的电力行业率先进行信用体系建设的尝试,不仅是在其他重点行业领域推行信用体系建设的一次试水,大公构建的电力行业信用体系也将成为深入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的一剂良方。
在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当中,大公再一次发挥了服务主体的作用。它将建立起一个将电力行业的企业法人及其负责人、从业人员的信用记录纳入其中的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不仅如此,大公搭建的征信平台还将成为电力行业信用信息的基础数据库,一方面为政府有效管理该行业提供支持,另一方面为售电、购电两端提供信用参考。这些对于整个行业的未来发展而言,将产生许多积极的作用。行业的信用信息透明化,将风险摆在台面上,这也让交易两端都能从此获益,并逐渐形成一条由信用信息构成的循环链条,在这个链条上,交易不断进行,交易的进行也将使这条链变粗,使交易两端都更加重视它的存在,认识到它的重要性。
“N+机构”将成主流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其复杂性和特殊性,所以要在城市、行业、企业乃至个人之中寻找一定之规,则成为了破解信用体系建设在各个层次落地的根源。
在以往的成果中,大公将“政府+机构”和“行业+机构”都付诸实践,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从此可见,“N+机构”的模式将可能成为未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种主要方式。
按照《蓝图》的构想,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行为主体,理论上,每个社会成员都将成为这个N,或者说成为“N+机构”模式所覆盖下的元素。在这样的模式下,无论是单一的社会成员,还是由单一社会成员组成的社会群体,都将成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们可能是信用信息的产生者,也可以是信用信息的使用者,在合力的作用下,它将构建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
从目前大公在与政府和行业的合作来看,两种宏观模式都有着正确的前进方向,而合作之下,信用信息的获取和公开必然将成为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点。《蓝图》作为大公在城市和行业开展信用体系建设的方法论,也从实际出发,将信用信息摆在了相当重要的位置上,相信在未来,大公在信用体系建设中,将探索出更多“N+机构”的合作方式,为城市、行业乃至企业和个人定制出可以付诸实践的建设路径,同时真正成为中国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员。